轮滑赛事点亮城市系列评论② 聊城双引擎:“滑”与“划”
2024-02-26
来源:中国轮滑协会

聊城双引擎:“滑”与“划”

聊城的骤然崛起,极大改变了中国轮滑运动的地理版图。它去年一口气举办了全民轮滑节、迷你轮滑马拉松、U系列中国青少年轮滑巡回赛(山东站)、中国轮滑(速度轮滑)公开赛(山东聊城站)、中国轮滑(自由式轮滑)公开赛(山东聊城站)和中国轮滑(自由式轮滑)公开赛总决赛。集中承办6项轮滑赛事活动,营造城市轮滑大狂欢,在描绘中国轮滑运动新格局的同时,也为聊城城市IP建设提供了新的资源。

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党委书记、主任、中国轮滑协会主席冯连世(左),聊城市委书记李长萍(中),山东省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林春出席活动开幕式。


轮滑是竞技,但远不止竞技。轮滑运动蕴含独特的力与美、技与艺、速度与激情,尤其是“家庭式参赛”模式,成为口碑传播和媒体传播“破壁”的有效载体。聊城市深谙这个道理,将体育旅游文化节启动仪式与2023全民轮滑节开幕式合二为一,以“轮行水城、滑向梦想”为主题,通过轮滑表演《轮舞少年》、歌伴舞《向往》、轮滑舞蹈《敦煌飞天》、霹雳舞《热烈》和轮滑表演《飞跃天际》等节目,将“江北水城·两河明珠”的历史文化与现实诉求融合表达,讲述新时代聊城故事,吸引全国目光,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酷炫刺激的轮滑表演,视觉效果和听觉效果完美结合。


说到聊城,“水”才是其城市美学中最重要的意象,轮滑之前,聊城的支柱性体育项目是划龙舟。

聊城龙舟的核心标志是聊城大学龙舟队。聊城大学生龙舟队不仅是中国大学生龙舟最高水平的代表,还多次代表中国参加世界龙舟锦标赛。队伍成立20年来,在中国大学生龙舟锦标赛、中华龙舟大赛、世界大学生龙舟锦标赛、亚洲龙舟锦标赛、世界龙舟锦标赛上摘金夺银,多次实现包揽赛事组别全部金牌的“大满贯”壮举,获得各种奖项近500个,其中金牌就有240多枚。同时,聊城还持续举办各类龙舟赛事,使之成为中国北方的龙舟重镇。

龙舟让聊城有了辨识度,也是聊城的体育记忆点。2024年,聊城还将承办亚洲大学生龙舟锦标赛等重大赛事,城市的关注度、话题度进一步升级。如果说龙舟是聊城凭借自身“天赋异禀”打造出的城市体育IP,那么轮滑则从非“水”的视角重新书写了聊城,开辟了聊城复线体育叙事的新模式,从而构筑起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体育双引擎。龙舟和轮滑,“划”与“滑”,就像这座城市的体育芯片,这无疑是一个极富创见的开端。

龙舟和轮滑具有不同的美学趣味。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龙舟承载着“江北水城·两河明珠”的历史文化故事,也凝结着当地人的文化记忆。而轮滑是一项青少年喜闻乐见的运动,能够赋予聊城时尚感和潮流属性。轮滑运动释放着独特的气质和魅力,但如何在持续举办轮滑赛事的基础上,统筹盘活各类资源,把时尚流量变成城市文旅增量,拉动消费升级,则需要找到新的突破口。

让轮滑成为流量密码,关键要看“势”。轮滑的首次兴盛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轮滑文化不但代表着竞技,也连结了电子音乐,传达了时尚趋势,渗透进了年轻人的社交活动。拂去时光之尘,轮滑在“Z世代”再度鲜活。“Z世代”对轮滑运动认知,部分归功于轮滑衍生出的电影、街舞、时尚、音乐等艺术形式。现在,兼具文化和社交属性的轮滑俱乐部腾空出世,并在抖音等平台媒体拥有超高的关注度,而脚踩轮子触摸城市肌理,用探索视野挖掘城市秘境,也渐成风潮。

城市本身是一座剧场,在互联网时代的新一轮城市IP打造浪潮中,只有抓住“城会玩”的年轻人,入场入戏,沉浸体验+主动分享,才能够脱颖而出,红起来。同时,伴随轮滑成为多个综合性国际和洲际赛事的比赛项目,以及2022年4月教育部将轮滑作为“时尚运动类”项目列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中国轮滑的生态衍生效应正在放大,目前全年各类轮滑赛事活动超万场,轮滑产业规模每年超百亿元。对于聊城来说,轮滑是个好抓手,但目前只是走出了第一步,未来还要看创意和努力,而这更多依靠苦练内功、精耕细作而来,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方面。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