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李婷婷)2025中国时尚体育季(北京昌平站)暨昌农时尚体育嘉年华“昌平我在,我为昌平代言”火炬传递活动,自8月6日在延寿镇成功点燃首站圣火以来,已接力传递了十二站,火炬一路跃动,途经延寿·径、银山塔林、十三陵等十二个标志性站点。这十二个站点,是十二次热忱的接力,这条融合生态之美、历史底蕴与红色血脉的传递路线,不仅丈量着昌平的壮丽,更传递着信念与精神,以体育的蓬勃律动,点燃全民健身的澎湃激情。
第一站:延寿径·生态与人文的交响
火炬传递的起点设在延·山径步道入口。第一棒火炬手延寿镇党委书记罗立华从活动承办方代表余洁手中接过火种,高举熊熊圣火,目光坚定、步履稳健地踏上延山径时,晨雾中的步道仿佛被注入了新的活力。60.2公里的步道如同大地的脉搏,随着火炬的跃动而蓬勃跳动。这条全长60.2公里的生态步道,严格遵循"三零原则",步道设计为开放式多入口设计,涵盖多个出入口,采用“小环线、多路段”理念实现了“去景区化”设计,途经延寿寺、银山、大黑山、湖门村、蘑栗北庄村、沙岭村红色文化遗址与望宝川古村落等特色地标。当火炬的光芒与"桃杏延彩"主题段的烂漫山花交相辉映,既照亮了"春赏花、夏享荫、秋观叶、冬看雪"的四季画卷,更展现着昌平生态建设的丰硕成果。这一刻,人类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在火炬的光芒中达成最美的和谐。
第二站:湖门村民宿院落——乡村振兴的璀璨明珠
圣火的脚步来到了湖门村的“银山宿集”,这里曾是尘土飞扬的矿场,如今已是“全国文明村”的典范。火炬穿行在由闲置民宅精心改造的精品民宿院落间,石板小径温润,院墙内外花木扶疏。“山楂恋”、“柿子红了”、“海棠舍”……这些充满诗意的名字,正是乡村蝶变的最佳注脚。来自优客工场的火炬手毛大庆深有感触,“一棒接一棒,这束火焰,不仅照亮了乡村的振兴之路,更像一颗璀璨的星火,点燃了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与奋斗激情。”它见证了湖门村的华丽转身,也预示着昌平乡村振兴事业的未来如火炬般光明炽热。他矫健的身影,与村民们淳朴灿烂的笑脸,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
第三站:银山塔林——千年佛塔下的文明对话
当现代体育的圣火,来到辽金时代的佛教圣地——银山塔林,一场跨越千年的文明对话,在巍然耸立的塔群间庄严上演。十三陵镇万娘坟村党支部书记火炬手宋伟从从王超手中接过火炬奔跑的身影,在古老的密檐式塔群中穿梭,仿佛一道流光,连接了历史与未来。这里曾是晨钟暮鼓、梵音
缭绕的“铁壁银山”,如今是备受青睐的户外天堂。火焰的光芒,掠过饱经风霜的塔身浮雕,仿佛在轻声唤醒沉睡的历史,与千年的石刻进行着一场无声的交流。塔林的庄严厚重与火炬的灵动炽热,在这一刻完美融合,既彰显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又展现了新时代昂扬向上的体育精神。圣火所至,为这片历史的沃土注入了全新的时代活力。
第四站:万娘坟——历史尘埃中的深情回望
在明昭陵南麓,火炬传递的节奏在此刻变得庄重而轻缓。万娘坟,这座明代皇贵妃的陵寝,虽历经数百年风雨侵蚀,半圆形的坟冢与残存的石供案,依然在静静诉说着逝去的时光。当十三陵镇万娘坟村党支部书记,火炬手宋伟手持圣火,从银山塔林缓缓跑过这片肃穆之地,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熊熊燃烧的火焰,此刻化作一盏温情的长明灯,轻柔地照亮了尘封的记忆,也表达了后人对历史文化的尊重与守护之心。这短暂的驻足与奔跑,是一次深情的回望,它提醒着我们,每一寸土地都有其独特的记忆与价值。圣火不仅要照亮未来,也要温暖历史,让文化遗产的尊严与光辉,在新时代的传递中得以彰显。
第五站:十三陵大宫门——穿越时空的红色印记
巍峨的大红门前,三券门洞如同历史的景深。当火炬手十三陵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王超高擎圣火,以昂扬的姿态穿门而过,仿佛完成了一次穿越时空的壮举。这座明代皇家陵寝区的正门,曾见证帝王谒陵的至高威仪,如今,它热情地拥抱了象征着和平、友谊与进步的体育精神。在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志碑下,火炬的金色光芒与宫门的红墙黄瓦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壮丽图景。曾经的皇家禁地,早已化为全民共享的文化瑰宝。火炬的传递,正是对这种开放、包容与传承精神的最好诠释,它宣告着,古老的文明正以全新的姿态,融入时代的脉动,绽放出勃勃生机。
第六站:十三陵水库——碧波之上的激情绽放
火炬来到了碧波万顷的十三陵水库。宽阔的坝顶,曾是奥运铁人三项的竞技赛场,今天再次因圣火的到来而激情澎湃。火炬手沿坝顶奔跑,火焰的倒影在粼粼波光中跳跃,远处蟒山国家森林公园苍翠如黛,构成一幅壮美的水彩画。这座于1958年由四十万劳动大军肩挑手扛、用汗水与意志铸就的宏伟水利工程,本身就是一座“众志成城、人定胜天”的精神丰碑。今天,圣火的激情与建库精神的豪情在此交汇。火焰的炽热与湖水的浩渺,谱写了一曲雄浑壮丽的“水与火之歌”,赞美着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也激励着新时代的奋斗者们,继续创造新的辉煌。
第七站:流村环岛——车轮与火焰的激情交响
当火炬手张伟欣的身影出现在流村环岛,一场关于速度与激情的交响乐在此奏响。他身后,是闻名遐迩的“百里环廊骑行线路”起点,墙绘上飞驰的自行车图案,仿佛也因圣火的到来而加速跃动。这里是环北京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的圣地,每一寸赛道都曾感受过车轮的滚烫。白羊城、长峪城的古朴风韵,点缀在这条现代的骑行彩带之上。圣火在此传递,不仅是两种运动精神的致意,更是奋斗与拼搏的共鸣。正如墙绘上的标语所言:“每条车辙都是奋斗的印记!”而此刻,每一簇跳动的火苗,都在为所有驰骋在这片土地上的拼搏者们光荣加冕!
第八站:北流果园——硒土之上孕育的金色希望
晨光穿过叶隙,将北流果园的富士苹果染上了一层诱人的嫣红。火炬手张伟欣手持圣火,奔跑在占地658亩的广袤果园中,这里是北京市单体面积最大的果园,更是绿色与有机的代名词。脚下的沙质土壤,因富含硒元素而尤为珍贵,孕育出的苹果屡获金奖。圣火的光芒,掠过一排排整齐的果树,映照着那些代表着品质与荣誉的认证奖牌。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传递,更是一场对劳动与丰收的礼赞。这捧能种出金奖苹果的富硒泥土,托举起的不仅仅是果实,更是乡村振兴的金色希望。圣火,更是点燃了这份希望的火种。
第九站:王家园水库——“小三峡”的碧水长虹
在王家园水库高达37米的大坝上,流村镇城乡建设服务中心主任王春光护送的火炬如同一道飞驰的彩虹。坝下,42万平方米的浩渺水面,静卧在壁立千仞的群山之间,倒映着天光云影,享有“京北小三峡”之美誉。清澈的库水中,马口鱼等鱼类自在游弋,生机盎然。火炬沿坝顶飞奔,壮丽的泄洪道宛若银龙入涧,整个画面动静结合,气势磅礴。圣火的炽热与水库的清冽,在此刻形成鲜明而和谐的对比。这一泓碧波,不仅是滋养万物的水源,更是昌平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清澈见证。火炬掠过,是在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乐章,谱写下最激昂的音符。
第十站:长峪城村——长城脚下的非遗薪火
火炬手王春光的身影穿过古老的瓮城石门,进入了长峪城村,这座昌平区唯一的“中国传统村落”。远方,永兴寺的飞檐翘角依稀在望。在这里,时光仿佛变慢了脚步。古老的城墙将村落分割为新旧两个时空,流传数百年的“长峪城社戏”余韵,似乎还回荡在空气之中。当现代的体育圣火,与古老的非遗薪火在此相遇,历史与现实完成了最精彩的交融。这束火焰,不仅照亮了这座六百年古城池的沧桑与魅力,更象征着一种承诺:让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的体育强国梦想中,共同燃烧,共铸辉煌,将文明传承之路,走得更加坚实,也更加璀璨。
第十一站:溜石港村——梯田天阶上的云上桃源
火炬手流村镇城乡办公室副主任史阳,奔跑在溜石港村那如诗如画的500亩金色梯田之上。层层叠叠的梯田,如同通往天际的阶梯,迎接圣火的到来。在这片被誉为“云上桃源”的土地上,“云间小舍”等特色民宿点缀于葱茏林木之间,空气中仿佛都弥漫着“港田鱼宴”的诱人香气。新建的观光步道如玉带般盘旋缠绕,引领着人们发现乡村之美。火炬的到来,让这幅秋日丰收的画卷更添一抹灵动与炽热。秋收的麦浪,是大自然书写的壮丽诗行;而熊熊燃烧的火炬,正是为这座云上桃源点睛的神来之笔,点亮了乡村的美好,也点亮了人们对田园生活的无限向往。
第十二站:狼儿峪村——血色丰碑下的浴火重生
当最后一棒火炬,经过2.5公里“微走长征路”的洗礼,最终抵达狼儿峪村高崖口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全场的气氛变得无比庄严肃穆。这里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每一寸土地都浸润着先烈的热血。火炬手史阳目光坚毅,向着丰碑,一步步跑去,他的身后,是狮子山、吉象石等三十多处静默的自然景观,它们仿佛都在见证这神圣的一刻。火炬的火焰,在纪念碑前熊熊燃烧,它不再仅仅代表体育精神,更化身为永不熄灭的红色信仰,象征着革命精神的薪火相传,象征着这片英雄土地的浴火重生。
十二站传递,十二次心灵震撼。每一站都是生态与人文的完美结合,每一程都是历史与现代的深情对话。火炬不仅传递了体育的激情,更串联起昌平的历史、生态与梦想。这片土地上的每一座山、每一滴水、每一段故事,都因这场传递而更加熠熠生辉。昌平,正以火炬为笔,书写着新时代的华美篇章!
在成功点亮延寿·径、湖门村、银山塔林、万娘坟、十三陵大宫门、十三陵水库、流村、北流果园、王家园水库、长峪城、溜石港、狼儿峪这十二站后。这束跃动的火炬将继续丈量昌平的山水城乡,加速奔向更广阔的天地!接下来,它将依次途经南邵镇、小汤山镇、北七家镇、史各庄街道等19个镇街。每一站都将续写新的故事,每一次接力都将传递新的感动,火炬所至,必将串联起更多动人的昌平故事,照耀更多笑脸,点燃更多梦想,照亮昌平发展的新图景,描绘出更加辉煌的未来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