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不久后,8月9日国家体育总局印发《体育总局关于认真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近日,广东、江苏、安徽、云南等省陆续发布了本省的《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围绕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提出了多项目标任务,将全民健身建成“民心工程”“百姓工程”,亮点频出。
“10分钟健身圈”超“国标”
在国务院印发的《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中,明确到2025年,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各运动项目参与人数持续提升,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公共健身设施和社区15分钟健身圈实现全覆盖。而在具体实施计划中,多地关键指标的要求都超“国标”,浙江省在实施计划中提出了“10分钟健身圈”基本建成,广东省则提出了珠三角地区实现“10分钟健身圈”全覆盖,力求为百姓提供更优质的全民健身服务。
近年来,浙江充分利用城市“金角银边”,比如城市公园、绿地、旧厂房和高架桥下的空场地,建设体育公园(体育设施进公园)、社区多功能运动场、全民健身广场等贴近社区、方便可达的全民健身设施,“小而美”的健身场地满足了群众就近、就便健身需求。在杭州拱墅区田园社区,体育设施经过改造提质,现在已焕然一新。“经过这次升级改造,健身公园来到了家门口,里边的设施明显‘高大上’了,特别是增加了乒乓球台和儿童活动区,孩子们可有地方玩了。”小区居民胡阿姨高兴地说。
黑龙江则因地制宜提出了“30分钟冰雪健身圈”。包括继续开展“赏冰乐雪”系列活动和“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以及冰雪汽车运动、冰雪马拉松、雪地足球、冬泳等大众冰雪赛事活动。大力宣传冰雪体育文化,让更多的人喜爱冰雪运动。
体育公园更添绿色
去年,《关于推进体育公园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两个文件的出台都提到了体育公园这一复合型绿色公共空间的建造与使用,助推了各地体育公园的建设热潮,各省也提出了自己的体育公园建设指标,本次在实施计划中指标得以进一步细化。
江苏省在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工程中提出,新建或改扩建各类体育公园(广场)不少于380个;浙江省提出,新建省级全民健身中心15个、体育公园(体育设施进公园)250个、足球场(含笼式足球场)250个、村级全民健身广场300个、社区多功能运动场1000个、百姓健身房3000个;河北省提出,全省新建或改扩建体育公园、全民健身中心、公共体育场馆不少于105个;广东省提出全省新建或改建至少82个体育公园。
汪云是来自安徽合肥的一名园艺工人。白天,他拿着剪刀为各类苗木修剪枝桠,到了晚上,汪云就成了蜀峰湾体育公园里人气颇高的“健身教练”,每次跟着他一起锻炼的人有几十个,体育公园为像汪云这样的体育爱好者打造了绿色便捷的全民健身新载体。在四川成都东安湖体育公园,健身爱好者在这里踢球、跳绳、散步、玩滑板……各自快乐,尽情尽兴。徐群利是健身大军中的一员,这位家住龙泉驿区的“运动健将”,平时工作再忙,也要挤出时间锻炼,“以前是去健身房,还特意办了年卡,一年下来几千块钱。现在,我更喜欢在体育公园锻炼,公园里空间大,健身设施也全,还有花草树木,跑步、练器械能看景,空气也新鲜。”这样的健身场景在成都桂溪生态公园、凤凰山体育公园也比比皆是。
智慧体育更懂你
推进全民健身智慧化发展也列入了多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中。贵州省提出优化完善“贵州省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平台”功能;黑龙江省提出推进体育数字化发展;作为“十四五”时期体育领域全国唯一的数字化改革国家级试点,浙江省提出实施数字体育引领工程,整合健身场地、赛事活动、健身指导、体质测试等便民事项,打造公共体育一站式服务应用。研发智慧场馆管理系统,推进智慧健身路径、智慧健身步道、智慧体育公园建设。
“目前,浙江省体育局正加快谋划推进‘一张图、一件事、一指数’等场景应用。”省体育局政法处相关负责人介绍, 一方面要围绕“浙里健身”重大应用,努力构建全面贯通、多跨协同的数字化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打造体育部门数字化改革标志性成果;另一方面,要持续完善体育领域“三张清单”和“一本账”,全面规范体育数字化改革重大应用项目立项和开发建设,统筹抓好社会力量办体育“揭榜挂帅”项目,研究“一地创新全省共享”机制,推动地方应用在全省复制推广、落地见效。
浙江大学体育发展研究中心博士刘遵嘉认为,体育数字化后将拥有更加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产业业态、产品形态以及服务类型。数字化让人民群众“体有所健”,像“浙里健身”、嘉兴“运动家”等“体育+智慧”的数字化平台,让全民健身运动更有活力,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在城市中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