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不只是政府部门的事,动员广泛的社会力量参与进来,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智出智,让全民健身的活力源泉涌流,才能让体育“破圈”,让全民健身事业发展得更大、更强、更优。
浙江温州开展社会力量办体育改革试点以来,一批有情怀、爱公益、懂经营、会管理的实干家热情投入社会力量办体育的大潮中,利用“金角银边”改造的体育场馆越建越多,不断壮大的体育组织活力无限,“体育+”不断融合,体育成为温州市民的一种美好生活方式。由点及面,如今,社会力量办体育已经在全国铺开,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加入进来,走进体育场馆、学校、社区,培训、办赛、运营,处处可见他们的身影,他们的有益补充让全民健身更加出彩。
与此同时,社会力量办体育活跃的背后是政府“放管服”改革的不断深入,这就要我们不断探索“放、管、服”背后的逻辑关系。社会力量的参与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与鼓励,更离不开政府的合理引导与有效监督。社会力量参差不齐,如何更科学地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全民健身,规避各类风险隐患,提供高质量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同时克服大环境的不稳定因素,建立多重有效激励机制,不断做大底盘;提供灵活政策保障,遇水架桥遇山开路,也是未来社会力量参与全民健身的更大考验。
社会力量办培训——让体育培训提质增量
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府部门的简政放权,体育行政部门与社会力量合作培训屡见不鲜。发展群众体育,做好体育服务,不只是政府相关部门的事,也需要社会力量参与其中。引入企业、行业协会等社会力量参与体育培训,有利于更精准地对接市场、更贴合大众心意。
进入21世纪以来,上海就开始探索扶持社会力量办体育,涌现出了徐根宝足球俱乐部、曹燕华乒乓培训学校等成功案例,为上海乃至国家培养出了以许昕、武磊为代表的一批优秀竞技体育人才。为了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办训,上海市体育局近年来在社会力量参与教练员培训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构建了多层次教练员培训体系,开展了足球、篮球、射箭、高尔夫球和冰壶等项目的“大众教练”认证。同时,上海市体育局定期对社会办训单位管理人员和骨干教练员进行集中培训,帮助社会办训基地做好周期项目规划、抓好训练常规管理、提高业余训练质量,保障社会办训机构的良性发展。
街舞成为2024年巴黎奥运会新增项目后,浙江宁波北仑区发掘区内优质街舞培训机构,参与北仑区街舞代表队的组建和训练。“把项目布局和社会力量办竞训相结合,既能充分发挥专业机构的培训技能,又能借助区级平台持续推动项目的推广和发展,是一种双赢的合作方式。”北仑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不仅是街舞项目,目前在宁波北仑,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到各项青少年竞训人才培训中来,涵盖乒乓球、轮滑冰球、拳击、跆拳道、击剑、空手道、游泳等几十个项目,每年参训人数达3000余人。
社会力量参与体育培训不仅为青少年体育“添柴”,也为老年体育“加瓦”。老年人作为群众体育中的活跃力量,其体育组织也一直坚持在办训中普及,办训中提高。今年“五一”期间,成都市郫都区老体协就举办了羽毛球骨干培训。针对多年来郫都区老年羽毛球运动和羽毛球比赛中存在的问题,培训讲授了羽毛球运动常识、羽毛球竞赛规则、羽毛球运动员参赛需知、羽毛球双打技战术等,针对性强,实用性强,趣味性强,使大家受益匪浅。
社会力量建场馆——让健身场地不再难找
在浙江,社会力量办体育的模式呈“茁壮成长”趋势,尤其是社会力量建场馆方面。据数据统计,在2015年年底,浙江省社会足球场地只有300余块,2022年这一数字已达到1000余块,实现了飞跃式增长。根据《浙江省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50年)》显示,到2030年,全省每万人要拥有1.2块足球场地;到2050年,足球场地的建设规模、配套设施、管理模式与足球发达国家水平接轨,能有效支撑浙江成为足球强省。
“加强足球场地规划建设,是加快推进浙江足球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由于我省民营经济发达,社会力量参与足球场地建设有热情,我们因势利导,盘活了足球场地。”浙江省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体育部门为社会各界对足球场地设施在立项、报建、用地和配套建设等方面都争取了更多支持,不仅鼓励各地合理利用公园绿地、建筑屋顶及城市空置场所建设社会足球场地,同时还积极支持地方利用城市发展产生的“金角银边”建设社会足球场地。
家住宁波大榭开发区滨海南路附近的张时是一名资深足球爱好者,家附近社会足球场地的增加,为他的运动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他说:“以往约球难,主要是因为花费时间太久,从家到足球场可能开车还需要一个小时,现在社区就有足球场,走路只要十几分钟,非常方便。有时中午休息我都会约上同事一起去踢场球。”
浙江省体育局群体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期间浙江还将继续推进政企合作,提升社会足球场地使用率。”同时,为了让大众能够更加踊跃地参与社会足球的活动,浙江还将针对不同人群,加大活动力度、提高足球普及度,不断开展一系列与社会足球相关的比赛活动,包括亲子、中青年、职工等,让所有的足球爱好者都能寻得属于自己的活动。
社会力量办赛事——让赛事活动体系多层次多样化
近年来,全民健身赛事全面开花,各地积极开门办赛。其中,浙江省体育局从2019年开始招募符合条件的赛事公司承办部分赛事,多家单位积极参与竞标,社会化运作产生良好收效。因此,浙江省体育局进一步践行“社会化办体育”理念,尝试让更多有能力的相关体育公司成为全民健身类赛事申办主体。
其实,社会参与办赛的模式早已有所实践,在浙江省举办第二届全民体育节时,青田县龙舟竞渡活动开展得格外热闹。为了培育社会体育团体自发组织开展民间传统民俗活动的能力,这次活动由青田县龙舟协会主办,体育主管部门负责监督。这种有效尝试可以激发龙舟民间赛事新活力,也让这项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体育项目更好地传承下去。
社区运动会作为全民健身的重要平台,也带动了越来越多的居民参与体育锻炼。为了鼓励基层社区广泛组织开展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国家体育总局制定了“全国社区运动会品牌赛事活动打造工程”,支持有条件的社会体育俱乐部承办社区体育赛事活动,引导社会力量承接社区体育赛事活动和培训项目。
去年,山东省烟台市举办了乡村振兴百场农村社区运动会,村民们玩得热火朝天,既锻炼了身体,也体验了竞赛的乐趣,欢声笑语中体现着他们对这场运动会的喜爱。这届社区运动会由烟台市体育局主办,承办方为专业从事全民健身项目推广、策划、实施的当地社会体育俱乐部。正是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运作模式下,各类全民健身赛事办赛更高效,影响力进一步扩大,群众参赛幸福感得到提升。
高水平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是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基础,社会力量参与办赛又成为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全面发展的保障。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副院长、教授王兆红表示,现阶段我国全民健身赛事活动还存在社会力量参与不足等问题。今年印发的《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从公开全国综合性运动会和单项体育赛事目录及承接标准、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承办赛事等方面,优化体育赛事行政审批流程,推动体育赛事活动安保服务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发展,激发社会力量办赛积极性,推动构建多层次多样化的赛事活动体系。
社会力量参与场馆运营——让百姓运动更加实惠
广东惠州会展运动中心内,正在投篮的钱春凯接连命中,休息时他拿出手机,推送了朋友圈;一旁的羽毛球运动区,羽毛球不停在空中来回飞舞,运动的场景热火朝天。
作为民营室内体育场馆,惠州会展运动中心早在几年前就以体育服务为突破点,以篮球和羽毛球场馆运营为基础,辅之以体育培训、装备售卖、赛事服务等,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得到“双丰收”。近两年,随着全民健身事业蓬勃发展,人们对健身场地设施的多元化供给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心老场馆也由内而外焕发新生,管理模式大幅升级。“最开始,我们并不被看好。”中心负责人张志华告诉记者,经过几年的市场耕耘,再加上市民体育消费水平显著增加,场馆的运营渐入佳境,2018年获评“广东省最佳民营篮球场馆”。
张志华介绍,近几年来,中心在推动体育场馆品牌和管理模式上做了大胆尝试,提高服务的同时,坚持对市民平价开放,同时中心还创立了惠州本土自媒体平台,累计粉丝数量近50万,每年承办或主办各类体育赛事活动近百场,吸引了众多市民参与运动健身,不但解决了“钱从哪儿来”的问题,还实现了场馆运营效益最大化。
在如何激发社会力量活力方面,江苏盐城则对众多体育单项协会进行了大胆改革。在各级体育协会换届过程中引导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参与,吸引企业界人士加入,通过吸收企业家加入协会,使单项协会在活动开展中融入经营理念,不但激活了社会各界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热情,同时通过企业经营的方式给体育发展带来后劲。
最直接的效果就是,盐城现拥有众多民营体育场馆,并且低价向市民开放。在市级全民运动会中,盐城尝试由市各体育协会通过社会赞助等方式自筹经费组织承办,从民营体育场馆到各社会组织为全民健身共同出力,此举不但解决了经费问题,还汇聚了更多社会力量关注全民健身,为社会力量办体育提供了模式和经验,真正做到社会体育全民办。
社会力量进校园——让学校体育内容丰富起来
近年来,学校体育备受关注,尤其是“双减”政策出台以来,如何让学校体育内容更加丰富多元,让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成为社会热议的焦点。而社会力量的参与,无疑是一种有益尝试。
让社会组织、体校、社会体育俱乐部走进校园,如今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在安徽省宣城市,当地轮滑协会从2014年就开始做轮滑进校园的活动。协会会长费翔说:“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丰富学校体育内容,同时在青少年中推广轮滑运动,所以一直坚持到现在。众所周知,像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一般学校都有开展,但轮滑等项目可能就需要通过社会力量来让学生体验学习。在推广这个项目的过程中我们也做过一些问卷调查,通过数据发现,有93%的学生是非常喜欢轮滑的。”
费翔介绍,近几年来,协会推广轮滑进校园主要是通过三种方式。“第一是以社团、兴趣班和现在‘双减’后的课后延时服务等形式进校园,帮助学校完成校队建设,比如在宣城市第二小学。第二是作为校本课程,主要是在像宣城市伟才幼儿园等幼儿园进行。第三是建设轮滑冰球专业队伍,主要是与宣城市体育运动学校合作。”费翔说,无论是哪种方式,都得到了各方的好评,非常受欢迎。
不仅如此,对于南方城市的学生而言,想要通过体育课接触到真冰真雪确实存在一定难度,但因为轮滑与短道速滑有很多相似之处,相比之下,轮滑具有受场地影响小、更适合开展的优势,因此宣城市轮滑协会还将轮滑冰球项目引进到学校,让学生感受冬季项目的快乐,也激发了青少年参与轮滑及短道速滑的积极性。
不仅是各单项运动协会,目前全国很多学校都在尝试和社会俱乐部、体校等展开合作,收获了不错的效果。在社会组织进入校园、丰富学校体育内容方面,不久前印发的《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也给予了很大支持,其中指出要“支持体校、体育俱乐部进入学校、青少年宫开设公益性课后体育兴趣班。支持学校、青少年宫和社会力量合作创建公益性体育俱乐部。”同时还提出要“建立国家队、省队运动员进校园、进社区制度,现役国家队、省队运动员每年要在中小学校或社区开展一定时间的健身指导服务。”
我们相信,在社会力量的参与下,学校体育的内容一定会越来越丰富多元。
(本文图片和文字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